为什么会得蛋白尿?
蛋白尿的病因多种多样,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性蛋白尿。病理性蛋白尿主要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肾脏损害,从而使得尿中蛋白增多。
生理性蛋白尿
剧烈运动(或劳累)、受寒、发热、精神紧张、交感神经兴奋等,均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升高。
病理性蛋白尿
患者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肾病综合征、肾小球肾炎、系统红斑狼疮等可能造成肾脏损害的疾病均可能会出现蛋白尿。致病因素有:
免疫或非免疫炎症
毒物
药物
缺血
代谢
先天缺陷
根据蛋白尿形成机制,可分为:
肾小球性蛋白尿: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引起;
肾小管性蛋白尿: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能力下降引起;
溢出性蛋白尿:血液循环中的小分子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极限引起;
组织性蛋白尿:肾组织破坏及分泌所产生的蛋白尿。
电荷屏障——负电荷
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,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还决定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。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,限制它们的滤过。虽然血浆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.5nm,但由于其带负电荷,因此难于通过滤过膜。当各种病理损伤(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)作用于肾脏时,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,促使肾脏组织(功能肾单位)缺血、缺氧。由于缺血、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,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,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(IL-1、TNF--α等),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。肾脏处于病理状态,肾小球基底膜(GBM)会发生一系列改变: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、GBM断裂,电荷屏障损伤,肾脏通透性增强,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,都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。故此期在临床上形成蛋白尿。